在线客服系统 纳科诺尔(832522):辊压设备基石业务稳增长 期待干法电极与固态电池等后续放量_必定通

纳科诺尔(832522):辊压设备基石业务稳增长 期待干法电极与固态电池等后续放量

机构:华源证券

研究员:赵昊/万枭

事件:1)发布2024 年年报&2025 年一季报: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10.54 亿元(yoy+11.42%)、归母净利润1.62 亿元(yoy+30.69%) 、扣非归母净利润1.53 亿元(yoy+34.52%);2025Q1公司实现营收2.33 亿元(yoy-20.35%)、归母净利润3,099.95 万元(yoy-36.50%)、扣非归母净利润2,962.36 万元(yoy-38.71%)。2)权益分派预案: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3 元(含税) 、转增4 股,共预计派发现金红利3361 万元 ,转增4482 万股。

新能源车发展引发动力电池市场增长,应用场景拓宽带动锂电设备投资需求 。依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及行业协会测算,2024 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达1170GWh ,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1.2 万亿元。其中,消费型、储能型和动力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4GWh、260GWh 、826GWh ,锂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超645GWh,同比增长48%。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88.8 万辆和1286.6 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渗透率达40.9%,较2023 年提升9.3 个百分点 ,其产销量快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市场发展 。随着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锂电池除电动汽车市场外,有望向储能系统、低空领域 、医疗设备等领域加速渗透,拉动锂电设备投资需求。

干法电极成型复合一体机已获头部客户订单 ,建设联合实验室推进固态电池产业化。公司核心业务轧机创收稳步增长,2024 年实现营收9.86 亿元(yoy+13.44%),收入占比达94% ,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交付给客户的辊压设备终端验收增加 。公司积极布局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动力电池中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循环寿命长等优势 ,被视为最具前景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之一,在移动设备 、储能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当前国内外众多企业涉足固态电池领域,包括车企、研发机构、初创企业在内的电池企业及中游材料企业均投入新技术研发布局。公司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设计 ,开发了可用于固态电池生产的干法电极 、锂带压延、电解质成膜、转印等设备 。

(1)在干法电极领域,2023 年7 月公司与深圳清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清研纳科智能装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开发干法电极新工艺 、新产品 ,推出的干法电极成型复合一体机 ,实现了电极膜成型以及与集流体复合的一体化,已获得国内头部客户的订单。多连轧装备通过多次升级迭代,已经推出干法电极设备四、五、八辊 、十辊等系列产品,支持三元、磷酸铁锂、硅碳等多种材料的极片生产 ,满足客户多方面需求,客户测试反馈良好。

(2)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通过与国内外固态电池相关科研院所及客户的深入交流 ,开发了锂带压延 、电解质成膜、转印等设备,为固态电池材料、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10 月公司与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就合作开发固态电池产业化关键设备与工艺等达成一致,签署了《科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开展固态电池生产设备的研发 。实验室建成后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的研发实力,加快推进固态电池的产业化。

多领域拓展打造业绩新增长极 ,设立德国子公司加速海外业务拓展。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截至2024 年末,拥有专利206 项 ,其中发明专利25 项 。公司在巩固动力电池锂电设备市场份额的基础上 ,积极开拓储能领域锂电设备以及高分子材料 、碳纤维领域等非锂电  设备市场,陆续推出新品,完善产品体系。截至2024 年年末 ,公司研制的碳纤维预浸布生产线 、用于轧制高分子材料的热辊压成型设备均已交付并形成收入,客户反馈良好。公司有高精度超宽幅电池极片辊压机产业化、负极单双面高压实比辊压机等九个在研项目,高精度超宽幅电池极片辊压机产业化合作研发项目正处于研发阶段 ,主要方向包括高压成型、等静压等设备的研发,旨在促进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 ,公司积极投身海外市场拓展,2024 年6 月,公司对外投资设立德国全资子公司Naknor GmbH ,定位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关键平台,有望为公司海外业务拓展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化窗口。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0/2.06/2.50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52/1.84/2.23 元/股 ,当前股价对应的PE 分别为38.1/31.6/26.0 倍。公司在保持和巩固现有锂电池生产设备国内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 ,积极寻求多领域拓展 。我们看好公司通过提升设备智能化 、数字化水平以及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有望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跨行业市场开发失败的风险、公司产品较为单一风险。

文章推荐